成果平台Achievement
-
08-052023【成果平台】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中心研究员蔡小菊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8月3日,《光明日报》第06版刊发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中心研究员蔡小菊老师撰写的理论文章《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鲜明价值》。这是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教授、干部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持续成果。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并进一步细化和部署了实现精神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这是基于新发展阶段和新的历史方位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阐释和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促使人民群众在普遍认同社会主义道德和价值的基础上,共建共享优质精神文化资源,拥有多样充实、积极健康、理性平和、意义丰盈和自尊自信的精神生活。在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需求和时代发展提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战略性远景目标,对实现人民幸福、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文章对“精神生活查看详情
-
08-052023【成果平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杨小微教授的论文获《新华文摘》2023年第14期全文转载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聘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中国教育现代化战略推进的难点解析与主题聚焦》刊发于《人民教育》2023年第8期,被《新华文摘》2023年第14期全文转载。该文系作者在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2017年教育学重大招标课《我国教育2030年发展目标和推进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回应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部署,聚集新时代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主题所推出的力作。现转发于此,以飨读者。作者简介杨小微,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聘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评价等。文章摘要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的出台意味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布局正式形成。要把这一宏伟蓝图变为发展现实,我们将要面临总体战略层面如何协调查看详情
-
08-032023【成果平台】《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刊发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陆元兆教授研究团队的阶段性成果8月3日,《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刊发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陆元兆教授研究团队承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科研项目《广西体育促进乡村振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广西阳朔:发展体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自2022年初项目立项以来,该课题组深入广西各地开展调研活动,先后赴金秀县、藤县、南丹县、马山县、灌阳县、阳朔县等地进行调研,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近期该课题组将赴省外开展相关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广西体育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使广西体育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将全文分享如下,感谢陆元兆老师的分享。依托特殊自然资源,阳朔开发形式多样的户外运动项目(蒙雅琴 摄)广西阳朔:发展体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暑期旅游旺季来临,阳朔县开发形式多样的户外运动项目,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这座蕴含丰厚生态、旅游、户外运动资源的小城,成为许多游客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体育旅游,成为阳朔旅游新的动能,拓宽村民致富路。体旅资源得天独厚,户外项目类型多样类型多样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自治区政策的扶持,阳朔发展体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旅游消查看详情
-
07-062023【成果平台】人民政协报:关注报道广西师范大学桂学研究院莫道才教授粤西唐诗之路研究7月3日,《人民政协报》刊发记者报道《开启粤西唐诗之路研究的新视域》,采访广西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国学中心)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唐诗之路研究会理事、桂学研究院教授莫道才。“唐诗之路”是唐代文学研究领域新视域,“粤西唐诗之路”是广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学科研究的重要方向。莫道才教授所编的《粤西唐诗之路探源与诗人追踪》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是一部粤西唐诗之路研究的总结性的学术论集。原文截图“唐诗之路”是学术界从文化地理学角度提出的研究唐诗新的学术增长点。日前,在第二届唐诗之路研究会年会上,广西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国学中心)主任、桂学研究院教授莫道才对“粤西唐诗之路”概念做了深入阐释。莫道才表示,“粤西唐诗之路”是在“浙东唐诗之路”之后的新话语。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沈佺期、宋之问、戴叔伦、戎昱、柳宗元、李商隐、李渤等唐代诗人在贬谪、游宦粤西时都留下大量的诗作,形成了一条粤西唐诗之路,是唐代文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近日,由莫道才编著的《粤西唐诗之路探源与诗人寻踪》作为“唐诗之路”研究丛书第一辑之一种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是一查看详情
-
06-182023【成果平台】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中心研究员谭培文在权威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日,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中心研究员谭培文老师在权威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4期)上发表学术论文《马克思劳动意义的文明视野阐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考察》。《马克思主义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顶尖权威期刊。谭培文教授在权威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谭培文教授发表的论文中指出:我国学术研究一直关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批判,鲜有涉及文明视野的劳动意义阐释。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方面,而未看到劳动的消极方面。这一点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忽视了劳动的积极方面。马克思从文明进步高度阐述了劳动的积极意义,并以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为典型批判了黑格尔精神劳动的抽象性和非现实性。社会主义劳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赋予劳动以文明进步意义。劳动活动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应是高质量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核心理念。谭培文教授是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资深专家,如今已年过七旬,虽已是古稀之年,却三延退休,坚守三尺讲台,笔耕不辍,不断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查看详情
-
06-142023【成果平台】广西师范大学桂学研究院莫道才教授编《粤西唐诗之路探源与诗人寻踪》由中华书局出版“唐诗之路”是学术界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提出的研究唐诗的新学术增长点。在今年4月22日在江苏淮安举办的第二届唐诗之路研究会年会上,广西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国学中心)主任、广西特聘专家、广西师范大学桂学研究院莫道才教授作为新当选的唐诗之路研究会理事在会上对“粤西唐诗之路”的概念作了阐释。“粤西唐诗之路”的概念提出后已经为全国学术界认可。近日,由莫道才教授所编的《粤西唐诗之路探源与诗人寻踪》作为“唐诗之路”研究丛书第一辑之一种由中华书局出版。莫道才 编简体横板 32开 精装ISBN:9787101161687 定价:78.00元图书目录粤西诗路与诗歌创作李义山《海上谣》与桂林山水及当日政局(叶嘉莹)论李商隐流寓桂林时期诗作的空间书写(李宜学)惊恐的喻象——从韩愈、柳宗元笔下的岭南山水看其贬谪心态(户崎哲彦)唐代粤西生态环境与贬谪诗(张明非)唐代桂州的文学创作活动考述(殷祝胜)从永州到柳州:贬谪诗路与柳宗元山水诗的演变(莫山洪)论初唐流贬岭南诗人的生命体验及其诗歌创作(钟乃元)诗路诗人寻踪唐末五代广西籍诗人考论(梁超然)宋之问卒于桂州考(陶敏)晚唐桂林诗人曹唐考略(梁超然)李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