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平台Achievement
-
12-022023【成果平台】《学习强国》重点推荐广西师范大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研创的智库报告11月29日,学习强国以《【报告推荐】珠江—西江经济带蓝皮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22~2023)》为题,重点关注并推介由广西师范大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与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22~2023):“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发展》。学习强国报道截图2019年12月,广西师范大学珠江—西江经济带研究院与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署合作编撰协议,联合研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蓝皮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蓝皮书》书影《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蓝皮书》密切跟踪国家战略需求,每年聚焦一个研究主题,迄今已连续出版4部,包括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等。系列智库报告的推出,引起了珠江—西江经济带职能部门及相关领域的积极关注,已成为广西师范大学智库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现将文章转载分享。《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22~2023)》聚焦“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系统分析了近年来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形势与特点,并对2023年乃至“十四五”时期的碳排查看详情
-
12-022023【成果平台】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徐毅教授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徐毅教授原发于历史学权威刊物——《历史研究》的学术论文《近二十年西方明清经济史研究——以“大分流”讨论为中心》被近期出版的《新华文摘》2023年第21期全文转载,并入选当期封面文章。这是徐毅教授的论文第三次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本文对二十年来西方学界有关中西方大分流及不同发展道路的历次讨论及其代表性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阐述了二十年来西方学界在“大分流”视野下对明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趋势和道路等问题的重新认识,并深入分析了中国学者在推动西方学界重新认识明清中国经济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正在走向国际学术舞台中央的中国学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历史研究》《近二十年西方明清经济史研究——以“大分流”讨论为中心》《新华文摘》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人民出版社主办、新华文摘杂志社编辑出版,是大型理论性、综合性、资料性文摘类权威期刊。《新华文摘》附文件摘要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大分流”学术讨论的背景下,从全球视野探寻当代中国经济奇迹的历史根源,成为西方学界的新潮流。部分学者改变明清中国经济长期停滞的观点,重新评估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但是西方学者并未完查看详情
-
11-142023【成果平台】中新网关注报道:广西师范大学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特色高端智库11月10日,中国新闻网以《广西师范大学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特色高端智库》为题,关注报道广西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力争将广西师范大学西部乡村振兴研究院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特色高端智库。文章从“构建科研创新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面向需求问题导向,转化成果激发新动能”“聚焦主动服务,跑出发展‘加速度’”三个方面,全面阐释了研究院紧密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实际需求,深入挖掘和把握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引导研究团队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与区情特点,现已建设成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决策咨询、信息交流为一体的重要基地,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理论支撑。现将报道转载分享。中国新闻网报道截图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成立了广西师范大学西部乡村振兴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实际需求,深入挖掘和把握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引导研究团队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与区情特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重大、热点、前瞻性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现已建设成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查看详情
-
08-302023【成果平台】《人民政协报》专版刊载广西师范大学桂学研究院莫道才教授的学术文章《诗与远方:古典诗词的魅力》8月28日,《人民政协报》第11版专版刊载了广西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国学中心)主任、广西特聘专家、桂学研究院莫道才教授的学术文章《诗与远方:古典诗词的魅力一一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现将全文分享如下。《人民政协报》版面截图主讲人简介莫道才,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届政协委员,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广西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国学中心)主任。中国柳宗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赋学会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编者的话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近期,以展现盛唐诗词文化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再次掀起人们的“诗词热”。近年来,以中国古典诗词为核心元素的文艺作品、文化节目等一经推出,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还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莫道才教授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等研究查看详情
-
08-082023【成果平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心理研究团队在权威期刊《心理学报》发表学术论文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心理研究团队在权威期刊《心理学报》(2023年第10期)上发表学术论文《传统宠物主义:养宠人身份、宠物类型与宠物特质对宠物道德地位的影响》。《心理学报》创刊于1956年,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是心理学学科的权威期刊。文章第一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科朋,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姝玥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许燕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文章指出,宠物与人类的关系日益紧密,宠物的道德地位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宠物物种主义指出宠物在动物道德等级中高于其他动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非传统宠物登上宠物舞台,非传统宠物是否会像传统宠物一样得到宠物主人的偏爱不得而知。文章采用三个研究,基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的宠物分类, 探讨养宠人身份、宠物类型与宠物特质对宠物道德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传统宠物道德地位高于非传统宠物,能动性、感受性、危害性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二,比起非传统养宠人,传统养宠人感知到的传统宠物道查看详情
-
08-062023【成果平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刘远杰副教授的论文获《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6期全文转载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远杰副教授发表在《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的学术论文《重塑国家教育秩序——现代历史大变局中的中国教育文明》,获《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6期全文转载,转载题目为《现代历史大变局中的中国教育文明》。封面与目录页文章指出,现代历史大变局中的中国教育文明研究,要义在于建构一种国家教育文明的叙事与分析框架,进而在历史与现实、成就与趋势的多重尺度中认识中国教育文明的本质特征;现代历史大转型进程中,古代中国教育文明发生断裂,中国教育文明迈向现代化重塑新方向并迎来三大历史机遇,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教育行动纲领的科学确立,成为主导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崭新理论动力与意识形态基础;二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双重教育基因延续、转化与重组,构成了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内在历史动力;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伟大教育变革运动,成为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根本实践动力。文章强调,在此历史进程中,逐渐创新凝结出现代中国教育文明的基本方向,主要展现为服务国家、人民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国家教育价值秩序建构,现代道德知识为中心、多元知识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