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平台Achievement
-
11-142023【成果平台】中新网关注报道:广西师范大学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特色高端智库11月10日,中国新闻网以《广西师范大学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特色高端智库》为题,关注报道广西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力争将广西师范大学西部乡村振兴研究院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特色高端智库。文章从“构建科研创新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面向需求问题导向,转化成果激发新动能”“聚焦主动服务,跑出发展‘加速度’”三个方面,全面阐释了研究院紧密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实际需求,深入挖掘和把握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引导研究团队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与区情特点,现已建设成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决策咨询、信息交流为一体的重要基地,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理论支撑。现将报道转载分享。中国新闻网报道截图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成立了广西师范大学西部乡村振兴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实际需求,深入挖掘和把握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引导研究团队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与区情特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重大、热点、前瞻性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现已建设成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查看详情
-
08-302023【成果平台】《人民政协报》专版刊载广西师范大学桂学研究院莫道才教授的学术文章《诗与远方:古典诗词的魅力》8月28日,《人民政协报》第11版专版刊载了广西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国学中心)主任、广西特聘专家、桂学研究院莫道才教授的学术文章《诗与远方:古典诗词的魅力一一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现将全文分享如下。《人民政协报》版面截图主讲人简介莫道才,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届政协委员,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广西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国学中心)主任。中国柳宗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赋学会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编者的话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近期,以展现盛唐诗词文化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再次掀起人们的“诗词热”。近年来,以中国古典诗词为核心元素的文艺作品、文化节目等一经推出,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还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莫道才教授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等研究查看详情
-
08-082023【成果平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心理研究团队在权威期刊《心理学报》发表学术论文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心理研究团队在权威期刊《心理学报》(2023年第10期)上发表学术论文《传统宠物主义:养宠人身份、宠物类型与宠物特质对宠物道德地位的影响》。《心理学报》创刊于1956年,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是心理学学科的权威期刊。文章第一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科朋,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姝玥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许燕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文章指出,宠物与人类的关系日益紧密,宠物的道德地位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宠物物种主义指出宠物在动物道德等级中高于其他动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非传统宠物登上宠物舞台,非传统宠物是否会像传统宠物一样得到宠物主人的偏爱不得而知。文章采用三个研究,基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的宠物分类, 探讨养宠人身份、宠物类型与宠物特质对宠物道德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传统宠物道德地位高于非传统宠物,能动性、感受性、危害性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二,比起非传统养宠人,传统养宠人感知到的传统宠物道查看详情
-
08-062023【成果平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刘远杰副教授的论文获《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6期全文转载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远杰副教授发表在《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的学术论文《重塑国家教育秩序——现代历史大变局中的中国教育文明》,获《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6期全文转载,转载题目为《现代历史大变局中的中国教育文明》。封面与目录页文章指出,现代历史大变局中的中国教育文明研究,要义在于建构一种国家教育文明的叙事与分析框架,进而在历史与现实、成就与趋势的多重尺度中认识中国教育文明的本质特征;现代历史大转型进程中,古代中国教育文明发生断裂,中国教育文明迈向现代化重塑新方向并迎来三大历史机遇,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教育行动纲领的科学确立,成为主导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崭新理论动力与意识形态基础;二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双重教育基因延续、转化与重组,构成了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内在历史动力;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伟大教育变革运动,成为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根本实践动力。文章强调,在此历史进程中,逐渐创新凝结出现代中国教育文明的基本方向,主要展现为服务国家、人民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国家教育价值秩序建构,现代道德知识为中心、多元知识查看详情
-
08-052023【成果平台】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中心研究员蔡小菊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8月3日,《光明日报》第06版刊发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中心研究员蔡小菊老师撰写的理论文章《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鲜明价值》。这是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教授、干部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持续成果。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并进一步细化和部署了实现精神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这是基于新发展阶段和新的历史方位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阐释和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促使人民群众在普遍认同社会主义道德和价值的基础上,共建共享优质精神文化资源,拥有多样充实、积极健康、理性平和、意义丰盈和自尊自信的精神生活。在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需求和时代发展提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战略性远景目标,对实现人民幸福、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文章对“精神生活查看详情
-
08-052023【成果平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杨小微教授的论文获《新华文摘》2023年第14期全文转载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聘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中国教育现代化战略推进的难点解析与主题聚焦》刊发于《人民教育》2023年第8期,被《新华文摘》2023年第14期全文转载。该文系作者在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2017年教育学重大招标课《我国教育2030年发展目标和推进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回应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部署,聚集新时代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主题所推出的力作。现转发于此,以飨读者。作者简介杨小微,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聘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评价等。文章摘要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的出台意味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布局正式形成。要把这一宏伟蓝图变为发展现实,我们将要面临总体战略层面如何协调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