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正式出版。此套丛书由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担任丛书由顾问,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历史学学科带头人、历史学博士、广西边疆研究所所长郑维宽,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历史系主任、历史学博士、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所长江田祥担任丛书主编。《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是对广西历史地理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广西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力推动。此书第一辑入选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工程。丛书第一辑共5卷,其中《中国南方历史地理考论》《经略边地:明清时期壮族地区的开放与改土归流》《明代广西卫所体制与地方社会》《清代桂林交通与区域社会》4部著作的作者来自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奥秘精彩内容吧!
1. 《中国南方历史地理考论》
作者:刘祥学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中的一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这样归纳:历史地理就是昨天、前天的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就是倾听中国大地的故事。本书为已故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刘祥学教授研究中国南方历史地理的重要学术著作。本书以中国南方为坐标,通过全书上下两编,地理认知与地域形象和环境适应与社会变迁,考辨了历史时期南方地域形象的流播、地理认知的演进、乡土形象的重塑、人地关系的变迁,以及珠江中上游地区人群经济活动与环境适应等主题,融时间与空间于一体,论述解答了中国南方从“瘴乡”“早夭之地”转变为“长寿之乡”的历史缘由等问题。本书是中国南方历史地理研究的力作,有助于为当今边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提供历史参照,为南方历史与现实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 《经略边地:明清时期壮族地区的开发与改土归流》
作者:蓝武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边疆和民族问题始终是历朝历代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边疆经略与民族事务治理因此成为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本书凝结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史料翔实,观点明晰,论述严谨。全书共十二章,以明清时期的正史、杂史、实录、文集以及广西地区相关史志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王朝国家主导下明清时期壮族地区的开发与改土归流进行全面梳理与系统阐述,再现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视野下明清时期王朝国家持续推进边疆经略和边疆地区国家认同意识不断增强的历史图谱。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对我们理解今天的广西,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3. 《明代广西卫所体制与地方社会》
作者:范玉春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地方社会历史是史学界关注的重要领域,以卫所为依托的移民问题是理解和认识明清时期广西地方社会变迁的关键。本书将卫所体制与广西社会史研究相结合,在翔实史料和广泛田野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探讨明代广西卫所的建置沿革与布局、卫所移民的籍贯构成与分布、屯田制度与经济开发、耕兵制度与壮族东迁、军籍科举人才及其文化成就等问题,阐述明朝政府对广西治理策略的变化、广西族群关系演变和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变迁等脉络,为研究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可资从事广西地方史、民族史和明清历史研究的学者和文史爱好者参考和借鉴。
4. 《清代桂林交通与区域社会》
作者:刘方进 江田祥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历史交通地理是历史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交通发展为一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基础,清代桂林府是广西省城所在地,也是连接粤、湘、滇、黔各省的交通枢纽。本书以清代桂林水陆交通为切入点,以历史地理与区域社会史为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清代桂林驿传体系、水陆交通网络的变迁,以及桥梁、津渡、凉亭、关隘等交通设施的兴建与维护进行了分析研究,阐释了交通变迁与清代桂林区域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本书的出版对理解清代以降桂林水陆交通与区域社会变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来源:田野与文献公众号
编辑:韦芙蓉
校对:栗源
审核:钟学思 钟慧容 肖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