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 协同融合 智领发展

智库动态

【智库文摘】王成 龚婉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  更新时间:2024/04/04  阅读次数:10

广西首批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成老师和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龚婉婷于2024年4月2日在当代广西网-当代论坛栏目发表文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锚点,要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推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桂战略、科教兴桂战略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现将全文分享如下:

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锚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广西是富有创新传统的热土,科技创新是推动广西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新征程上,广西要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桂战略、科教兴桂战略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塑造良好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牵住“牛鼻子”、走好“先手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广西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科技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广西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以科技强促进产业强、经济强。首先,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广西要进一步实施好科技“尖峰”行动,聚焦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平陆运河建设等7大领域,遴选最有实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协同其他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技术,强化原创技术供给。其次,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牵头,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创新联合体,共同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同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统筹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坚持“带土移植”和“厚土培植”相结合,大力加强人才培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关键。针对科教资源不足现状,广西需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培养方式。一方面,要加快实施广西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及广西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支持专项,构建起“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的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东南亚知名院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人才和平台等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同时,要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调动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将“教育—产业—创新”三位一体有机融合,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多元参与、融合发展的新态势。

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广西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梗阻,形成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通。首先,要改造提升广西传统产业。聚焦糖业、铝业、汽车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着力攻克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卡脖子”难题,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蝶变。其次,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绿色环保等8大新兴产业,抓一批标志性项目,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最后,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以自治区正在培育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

坚持“内外互促”、打造“双循环”格局,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这要求我们积极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征程上,广西要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增强内外联动。首先,要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加快沿线高铁和货运铁路建设,持续深挖西部陆海新通道腹地内货源。其次,要主动对接国内重点区域产业发展,建立与东部发达地区省际常态化产业对接合作机制,嵌入发达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和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再次,要有序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开发,推动平陆运河有机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融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最后,要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科技创新合作区,组织实施一批面向东盟的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布局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引导区内各类创新主体与东盟国家科研单位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来源:当代广西网

作者:王成   龚婉婷   

编辑:韦芙蓉 

校对:项婷婷  陈梦芸

审核:钟学思  肖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