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 协同融合 智领发展

智库成果

智库文摘|王成 龚婉婷:新质生产力赋能创新型广西建设

来源: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  更新时间:2024/02/09  阅读次数:14

导语

广西首批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成老师和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龚婉婷于2024年2月6日在广西新闻网-桂声网评栏目发表头条评论文章《新质生产力赋能创新型广西建设》。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推动创新型广西建设,提高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关键一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桂战略和科教兴桂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现将全文分享如下: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

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是以高新科技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的,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发展需求、面向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生产力新形态。

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可从其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和“质”两个维度出发

首先,创新驱动是“新”的关键。新质生产力中的“新”,是指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发生新变化,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是指不断涌现的各类使得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的创新成果,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技术等。“新”的跃升表现在新能源、新基建、新(数据)要素、新产业中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生产方式发生的新变化。

其次,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新质生产力中的“质”,是指物质、质量、本质、品质等方面的提升,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三高”特征。“质”的跃升表现在主导技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发生质的变化,进而使产品形态、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发生明显的改善。这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并不仅仅是指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新质生产力赋能创新型广西建设的路径选择,广西该怎么做呢?

生产力要上“新”,一连串“配套”都得新。1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南宁开幕。会议强调,2024年广西将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广西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区,但大而不优、大而不强的现象一直存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推动创新型广西建设,提高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关键一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桂战略和科教兴桂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首先,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广西要进一步实施好科技“尖峰”行动,在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绿色化工,包括平陆运河建设等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至关重要。广西需建设好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西研究院等平台,使更多成果能够在广西落地转化、开花结果,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推广和应用。

其次,把握质优关键,人才也得够新。针对科教资源不足现状,广西需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坚持“带土移植”和“厚土培植”相结合,各种机制要跟上,让急需人才能成长、能“冒尖儿”,促进科教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最后,生产关系也要更新。广西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梗阻,形成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产业,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通。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合作枢纽,要进一步建设好面向东盟的科技创新合作区、钦州石化产业创新中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广西新闻网报道截图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王成  龚婉婷

编辑:蒋志秀

校对:项婷婷

审核:钟学思 肖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