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中考改革”专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有效促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政策的落地和执行,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浙江省高校新型人文社科智库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价中心联合主办的“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中考改革”专题研讨会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第四届年会于2023年9月24日在广州圆满落幕。本次会议围绕中考功能、中考改革政策分析、中考实践探索和反思、中考改革监测问题等议题开展。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川江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中心年会加强广东、广西、浙江三地智库的有益合作,围绕中考改革的核心话题,分享多元实践经验,明确未来改革方向,形成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改革共识和力量。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小微指出,要从中微观层面深入探讨国家教育问题,并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国家意识,培养为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学问的责任担当,通过多种方式为科学决策、有效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季诚钧表示,希望三地加强教育交流,在基础教育治理、民族教育发展等议题上深化研究,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奉献智库力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从中考改革、探索有效“减负”、高中分流和中考的关系以及中考改革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四个维度提出此次会议的讨论与思考方向。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二级巡视员范韶彬指出,广东当前省情特殊,区域不均衡发展问题突出,粤东西北和珠三角在经济、教育层面中差异较大;广东中考考生数量庞大,但高考毛入学率不高,“提毛工程”效果不明显。他认为,广东省将在“完善制度推改革”“加强命题提质量”“规范管理保公平”“注重统筹促发展”四个方面上持续发力,破解广东省中考难题;并继续探索“优化录取批次和志愿设置”“促进各类学校共同发展”等改革路径,实现广东省教育高质量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小微通过梳理我国中考改革政策的发展脉络,肯定了初高衔接与中考改革的意义和价值,认为中招考改革能为初高中衔接优化提供契机。他表示,初高中衔接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困扰,而德国、新加坡的分流经验可为我国的中考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广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陈海玉以“一个导向+四个有利于”为核心介绍了广州中考改革特点。她指出,“一个导向”共包含四个层面:一是实行“两考合一”;二是采用最少的“4+4”模式,其他科目则作为录取参考科目;三是兼顾文理,降低语数英三科分值,重视平时表现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四是考试命题要严格基于课程标准。她强调,“四个有利于”即通过广州中考改革实现“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高中多元优质办学”和“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四大目标。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方征以广东省义务教育减负成效的评估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全面、实质性地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她指出,具体要从综合素质评价背景、“减负”评估数据情况、纵向数据的比较分析三方面挖掘进一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需关注的要点。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教授刘远杰指出,通过县域“看”中考,让“县域”成为中考政策制定、中考理论建构和中考改革的一把尺子;中考改革的县域尺度与方法的确立,目的是实事求是地进行县域中考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地方性”内在转变,重构一种新时代、中国式、现代性相统一的“地方性”。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内参室主任张冉指出,在当下教育研究注重数据收集和分析的主流趋势下,研究者与实践者更要重视实地考察与实质性资料的收集,从而为区域性考试评价实践提供更好的建议。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胡劲松总结道,此次研讨聚焦于中考改革和区域的监测与评价两个方面;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学校是主要建设阵地,尤其在中考改革中,教师起到关键作用;面对中考改革面临的种种问题,应处理好四对关系:教育和职业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全国范围内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中国特色和国际经验的关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晋浩天

编辑:韦芙蓉

校对:项婷婷 陈梦芸

审核:刘杰远 钟学思


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