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宏观察员王修志于2023年4月28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宏网发表《以深层次改革 推动假日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一文。文章指出,在“黄金周”的刺激和带动下,国民旅游休闲需求加速累积并释放,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旅游休闲消费之于国民消费的系统引领效应愈加凸显。
现将全文分享如下,感谢王修志老师的分享
中宏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刘家琪)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服务业恢复向好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从消费主要特点看,消费场景增加,居民外出、餐饮、娱乐、旅游等接触型消费快速增长。
“从1999年国务院颁布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起,以春节、‘五一’‘十一’假期国民出游消费为主要形式的假日经济已经走过24个年头。”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修志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在“黄金周”的刺激和带动下,国民旅游休闲需求加速累积并释放,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旅游休闲消费之于国民消费的系统引领效应愈加凸显。
以下是王修志老师访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后,2023年春节引爆的国民旅游休闲热潮,进一步印证了假日旅游休闲消费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中的独特作用。在其带动下,2023年一季度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与此同时,节假日调休、高峰出游导致供需错配、市场混乱、经营和消费权益保护难等问题也愈发严峻,亟待以深层次改革推动假日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节假日制度改革作为假日经济的关注焦点,中央向地方赋权可能是更为可行的改革思路。从根本上说,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宜再拼人力投入和时间消耗,而是要更好地统筹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必须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系统循环的逻辑,充分认识和把握消费之于国内大循环以及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意义。新时代假日经济的要义,即在于系统性引领消费场景创新,从而为整个社会大生产系统提供循环动能。在此背景下,节假日制度安排已然成为假日经济发展的第一约束因素。事实上,节假日制度改革既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文旅部在《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中向社会明确公示的重要事项,也是社会民意普遍呼吁的焦点事项。这一改革议题,绝不能“只问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迟滞甚至回避节假日制度改革,只会加剧假日经济矛盾,从而束缚其之于新时代经济社会系统运行的动能效应。如何破解节假日制度改革难题?广西已实施十年的“壮族三月三”法定节日制度提供了一个有益启示:依据各地的特色文化资源,比如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等,在省级行政区划设立地方性特色法定节日。沿着这个思路,可以推动中央政府向省级政府赋予国家法定节假日执行权的改革。即全国假日办负责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执行监督,省级政府则受权决定本省的放假安排。这样,可以保障1-2天错峰放假期,从而有助于省际区域协同放假、错峰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