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与重要价值,4月15日,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和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交流会在桂林举行。校党委副书记赵铁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苏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6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开幕式由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汤志华主持。
开幕式上,赵铁代表广西师范大学向到会的各位专家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广西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办学成就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情况。他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举行“‘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交流会,具有鲜明的学术敏锐性和时代前沿性,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指导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点。他希望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本次学术交流会为契机,汇聚各位专家学者的力量,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共同为学习贯彻和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我区高校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交流会上,清华大学郭建宁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浙江大学成龙教授、广州大学赵中源教授、武汉大学唐皇凤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胡海波教授、广西师范大学谭培文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刘先江教授、江苏大学李丽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曾楠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苏国辉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凌小萍教授等作了交流发言,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底蕴、文化根基和价值意蕴,比较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党领导逻辑,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视角,立足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探寻“两个结合”的基本经验与规律等内容,深入探讨了“两个结合”如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进行融合,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发言环节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郑端副主编和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浩林教授主持。
本次学术交流会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两个结合”的基础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两个结合”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等重要学术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代表认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持续深化“两个结合”,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不断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
“‘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交流会在广西师范大学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赵铁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
与会专家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与会代表集体合影
(图文来源: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