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 协同融合 智领发展

智库动态

广西文科中心第一期跨学科工作坊——“走廊、流域与人群”成功举办

来源: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  更新时间:2018/11/26  阅读次数:1343

       20181122日,由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简称广西文科中心)主办的第一期跨学科工作坊在育才校区广西文科中心多功能会议室举行。此次工作坊主题是“走廊、流域与人群”,来自广西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的五位青年学者做主题论文汇报,广西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主编秦红增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颜小华教授与广西文科中心负责人进行点评。工作坊汇聚了包括历史学、法学、人类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四十余人参与讨论。

在论文报告与点评环节,上半场分别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田祥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黄韧副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黄瑜博士后报告,秦红增教授和颜小华教授进行点评;下半场由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冯智明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罗婧教授报告,秦红增教授和广西文科中心负责人进行点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田祥副教授《走出“地方”——秦汉以降岭南水神信仰变迁考论》的报告,以岭南水神信仰为主题,梳理了宋朝以前岭南内河水神的空间分布,并讨论了唐宋王朝赐额封爵政策与文化改造,再以桂江水神为个案讨论岭南水神信仰在唐宋以降王朝治理、区域社会与人群关系等社会进程中是如何转变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黄韧副教授《粤北古代城镇化、商业移民与族群的象征互动——以英德曹主信仰经济圈为例》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北江流域英德和广州西部增埗曹主信仰的宗教文化系统;第二,客家民系主体的源流问题;第三,曹主信仰的产生与客家族群迁移和英德早期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现代语境下讨论了宗族和民间信仰组织在地方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后黄瑜《区域开发、国家制度与信仰流变——以都柳江流域“萨玛”坛庙形制衍变为中心》的报告,以都柳江流域苗侗族群中长期流传的“萨玛”信仰为主题,梳理了“萨玛”信仰研究现状,结合清道光、咸丰年间的两块碑刻,探讨了“萨玛”信仰坛庙形制的“衍变”与明清以来都柳江中下游地区王朝国家区域开发、保甲制度、正统官方祭祀礼仪推行的关系。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冯智明教授《时空演化、文化展示与旅游凝视——湖南江永勾蓝瑶洗泥节变迁研究》的报告,以湖南永州江永县勾蓝瑶寨为调查对象,探讨勾蓝瑶传统农事节日“洗泥节”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演化,从社会时空视角揭示洗泥节物理空间置换、符号化、旅游空间生产、农耕内核式微等方面的巨大变迁,构建时空演化——文化展示——旅游凝视——文化变迁的结构关系。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罗婧教授《20世纪上半叶珠江—西江流域商会的空间分布演变与区域市场体系的发育与成长》的报告,主要运用ArcGIS系统,对1910-1949年珠江—西江流域商会的发展趋势及其制约因素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指出方言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带来的区域差异是制约商会拓展与区域市场成长的关键因素,其中粤商在西江流域区域市场内具有的强大影响力

三位点评专家从高水平论文发表的角度分别对五篇文章的问题意识、学术关怀、篇章结构、论文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各位报告人也对专家们的点评一一做出回应。秦红增教授充分肯定了跨学科工作坊的交流形式,他认为,此次跨学科工作坊不仅是一次学术盛宴,更为各领域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想交流平台,推动更多学科共同合作进步;同时也希望仿效工作坊推动学术交流。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汇聚学术英彦、涵养人文风尚、培育原创思想、打造特色研究领域,其“跨学科工作坊”则是围绕特色研究领域,重点帮助青年学者拓展跨学科研究思维,培育高水平成果,打造学术共同体。

 现场-2.jpg

                        工作坊现场                   合影_meitu_1-2.jpg

                              第一期工作坊合影

秦红增-2.jpg

                    广西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主编秦红增教授

颜小华-2.jpg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颜小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