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由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咨询委员会专家贤
与会专家、学者依据沙龙主题,踊跃讨论,各抒己见,围绕广西文化产业建设目标、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产业布局、文化产业升级、文化产业集群、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支撑系统等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有学者认为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需要做好定位、规划与建设,要突出广西文化的民族性、地域特色,突出广西文化符号;广西文化产业需要体现广西文化特色,体现广西精神。比如广西电影产业的发展尤其值得借鉴河北张家口、山西的电视剧产业发展经验。同时,文化产业园区要依托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注重形成特色产业链条。更有学者强调,只有当文化产品产生“规模效应”后方能形成文化产业,这需要各个城市立足自身文化资源,掌握好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要重视中小文化企业的作用的发挥,引导其注重特色,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有学者清醒的提出文化产业发展应当防止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和“圈钱运动”,特别是防止市县层面政府的投资冲动。
有学者认为广西文化产业的目标是建成文化交流的平台,文化创新创意的大基地,文化产业生产的大园区;提出法国戛纳形成国际性文化交流中心的经验值得借鉴;发展文化产业要注重文化资源的整合,做好加法、减法和乘法;产权多元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需要加快文化企业的改制和改革;广西文化产业应注意重点产业选择、区域布局。
有学者从中国文化贸易逆差的现状出发,认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输出应当瞄准和我们文化同源、近源的地区,比如东亚、东南亚地区。
多名与会学者对文化产业支撑系统议题进行探讨。有学者提出文化产业竞争力体现在如何建立人才管理制度,发挥好人才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有创意,而创意的创造需要团队合作;有学者认为广西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是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人才、园区、中介组织等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充分利用广西接待旅游人数庞大的文化消费能力,将旅游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发展一些重点产业,如象山区根雕市场的提档升级;有学者认为文化产业的融资发展需要从信息披露、金融差别化政策、多元化融资渠道、担保制度、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方面进行研究。
还有学者对“桂林百姓大舞台”的政府支持、中有企业赞助、下有百姓参与的半市场化模式发表见解。有学者认为广西文化产业大发展需要有突破性的观念,如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完全可以借助外来的、时尚的表现形式。有学者提出了扩大研究影响力的方法,譬如可以研究编制《广西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从排名来分析各地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各级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来促进广西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本次沙龙参与的学者人数多,研究领域各不相同,但是沙龙讨论气氛热烈,议题集中。沙龙中观点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为广西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良好的研究框架,将有力的推动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的深入。
(经济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