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我校乃至全区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服务。按照发展规划,中心将利用三年时间进行四大板块内容的建设,即科学研究建设工程、“人文强桂”社会服务行动工程、基础条件建设工程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今年以来,中心重点围绕“科学研究建设工程”、“‘人文强桂’社会服务行动工程”的建设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多渠道推进我校科研工作。
1.培育研究团队,凝炼研究特色
我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但不可否认,在研究特色的凝炼、研究团队的打造方面还存在缺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中心着力推进重大项目的研究,已于上学期启动了编撰《新编广西通史》、《广西文化史》两个重大项目,本学期继续面向全校学者征集重大项目选题,拟再启动若干重大项目,进一步推进文科中心科学研究工程建设。中心力图通过项目作为纽带,组织高水平的具有广西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广西科学发展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着力推出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份量厚重的标志性重大研究成果,形成若干有特色的研究团队。
同时,我中心还积极扶持我校现有的具有一定特色与基础的研究团队。如我校的客家研究团队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成功组织撰写、出版了高质量的客家研究系列丛书;与海内外从事客家研究的学者建立了广泛密切的联系;为各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参与各地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好评,我校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客家历史文化研究阵地。为了进一步促进广西客家研究团队的形成与研究特色的凝炼,我中心依托原广西师范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成立客家研究院,倾力打造我校的客家研究特色领域与团队。
2.引领学者关注现实,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服务社会能力不强也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不足,并日益成为严重制约我校文科科研水平提升的绊脚石。为此,中心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者关注现实,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首先,中心启动“科学研究工程”一般项目的申报工作,制定了围绕广西科学发展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主的课题指南,引导学者关注现实问题的研究。其次,启动“‘人文强桂’社会服务行动工程”项目(方案)申报工作,推动学者走向社会,促进我校学者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关注,提升我校学者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意识与能力。再次,为全校在岗教工免费配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读本》,帮助我校学者进一步了解《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国家对广西的发展定位、总体目标、战略布局、工作重点等,推动学者结合国家战略、广西经济发展需要开展科研工作,努力提高科学研究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
3.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上学期,我中心成功举办了9期学术沙龙,在师生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活动围绕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吸引了200多名师生前来参与。学术沙龙为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带着不同学术背景的思想火花在活动中碰撞交融,凝聚了学者智慧,明确了研究方向。本学期伊始,中心又面向全校学者征集今年秋季学期学术沙龙主题,并于日前组织相关学者参加我校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出版公司主办的“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活动,以期更好地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扩大学术交流范围,培育学术研究团队,为我校营造良好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