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 协同融合 智领发展

智库动态

【战疫情】广西文科中心“中外疫情与社会应对”研究系列笔谈三||刘祥学:说说历史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的“瘴”

来源: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刘祥学  更新时间:2020/04/04  阅读次数:540

编者按:

病毒无国界,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疫情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而且对人类的卫生事业提出严重挑战。2020年初爆发的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人们诸多思考。们不禁要问:中外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严重的疫情如果有,这些疫病又是怎样发生和蔓延的,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当时社会又是怎样应对疫情的,对当下的疫情防控又有哪些重要的历史启迪?鉴此,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以“中外疫情与社会应对”为主题的研究系列笔谈。此次研究系列笔谈由广西师范大学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侧重于向广大读者朋友传递有关中外疫病史等基本知识,从历史与现实、国内和国际不同角度回答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疫情与社会应对问题。期盼广大读者朋友从“中外疫情与社会应对”研究系列笔谈中获得智慧与启迪,进而为当下的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专业知识支持并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彰显新时代人文社科学者的责任与担当。

 

系列笔谈三:说说历史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的“瘴”   


文/ 刘祥学  (广西师范大学 教授)


刘祥学   教授 

 

作者简介:

 刘祥学,男,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西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明史学会、中国民族史学会、中国环境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灾害史学会理事等职;专注中国民族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篇;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长期以来,我国南方地区被文人描绘成水土极其恶劣,不宜人类生存之地。气候炎热、潮湿,毒蛇猛兽横行,瘴气弥漫,是令人生畏的“炎海”与“蛮瘴之乡”。这样的乡土形象经过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夸张的渲染,使内地人士产生了很强的畏惧与逃避心理,深刻地影响到我国南方地区社会的发展。因此,南方地区的“瘴”是一个值得深入加以研究的学术问题。

 

美丽的漓江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一、历史时期内地文人笔下的南方


从各类文献记载看,北人所塑造南方乡土形象中,与水土环境关联度较高,对人类生活影响又较大的主要有,气候方面,为高温潮湿的“炎方”、“炎海”。与炎热气候相伴的是潮湿,即史书所称“卑湿”。令人生畏的“瘴乡”、“瘴海”。自魏晋以降,史书上出现“瘴气”、“瘴疠”的大量记载后,经过长期的反复传播、渲染与多重演绎,唐宋以降,南方地区在北方主流文化圈的话语体系里,被称为“烟瘴之地”。

 

桂林龙胜龙脊梯田(一)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从文献记载看,多数均明确指向岭南地区。如有称“岭南烟瘴之地”,“广西烟瘴之地”;“广南东西路转运司言:所部梅、春、循、新、邑、钦、融、桂、昭、容、白、琼崖等州,皆烟瘴之地”。为了突出南方地区水土之恶,其时又往往以“瘴乡”、“瘴海”指代岭南,史称“岭南诸州,唐宋间目为瘴乡”。如宋人李曾伯称“瘴乡风土恶弱”,“瘴,二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而从史料溯源,始自《后汉书》,但在文化上产生巨大影响。

                   

桂林龙隐岩石刻:龙图梅公瘴说

(图片来源:桂海碑林博物馆石刻文化.龙图梅公瘴说[EB/OL].桂海碑林博物馆,2006-05-17

 

二、瘴为何物?


瘴是什么?在历史上,记载多种多样,让人颇为费解。是古代的雾霾?是人们的意象?情绪的宣泄?还是疾病?从文献记载看,瘴具有鲜明的恐怖性与神秘性特征。恐怖性就是其高致死率,一直在十分之五左右波动;神秘性就是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认为,瘴是一个综合体。有时是疾病的代称,有时是情绪的表达,有时是对南方乡土的想象。有实有虚——实,疾病;虚,心理情感好恶,因人而异。

 

 森林秘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医书中作为疾病的“瘴”及治理方法


  作为疾病,在古代医书中有很多记载,这是实的部分。但这些医书从晋代开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到清代医书皆有。医书记载的瘴疾症状种类,主要有:脚气病、肠胃不适、呕吐、感冒发热、疟疾、痢疾、霍乱、天花、肺热等多种。其实是“南方凡病,皆谓之瘴。其实似中州伤寒”的缘故。

《肘后备急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代治瘴药方,主要有食疗,如《从后汉书》“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的记载来看,瘴并非毒不可治,其时人们显然已掌握了食用薏苡以胜瘴气的办法。另外就是中医药治疗。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卷4《瘴挑草子附》载“冷瘴以疟治,热瘴以伤寒治,哑瘴以失音伤寒治,虽未可收十全之功,往往愈者过半”。治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医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历史上南方的瘟疫及医者


历史上,南方地区为瘟疫多发之地,其中相当的疫病为高度传染性疾病。在抗疫过程中,涌现出很多高明的医疗人员。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代鼠疫大爆发,吴宣崇、罗汝兰的《鼠疫约编》,等等。

  

 

《瘟疫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古代南方瘴疾的致病因素


(一)传统饮食文化与饮食习惯。认为山珍野味更有营养,具有药用价值。这在饮食文化与习惯上多有反映,古代就有相当多的菜谱留下。古人对食野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也有朴素的认识,反对滥吃野生动物。认为野生动物生长环境多是地穴、山洞,长年不见阳光,极易产生病毒细菌;人类盲目食用,将危害自身。

(二)生活陋习——岭南地区土著居民历史上曾盛行病不求医、杀牛赛鬼等陋习。

桂林龙胜龙脊梯田(二)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六、作为文化上的“瘴”


基于对南方环境错误的认知,内地文人统治者视南方为瘴乡恶土,怀有强烈的恐惧、逃避与排斥的心理。随着医术的提高,西医的传入,人们的健康意识觉醒,早夭现象大大减少。“瘴才最后从中国历史舞台上消失。(完)

链接:【战疫情】广西文科中心“中外疫情与社会应对”研究系列笔谈三||刘祥学:说说历史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的“瘴”https://mp.weixin.qq.com/s/BRsBHVgh1vHvQO2Wz1uy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