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第三十八期“人文强桂”学术沙龙探讨“客家文化研究如何占领学术高地、如何服务社会?”
 

1119日下午,以“客家文化研究——如何占领学术高地、如何服务社会?”为主题的文科中心第三十八期“人文强桂”学术沙龙在文科中心会议室举行,来自文科中心客家研究院、玉林师范学院、贺州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文科中心等十余名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沙龙讨论。沙龙由我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客家文化研究团队”(遴选)首席专家刘道超教授主持。

首先,文科中心副主任陈小燕教授代表中心围绕打造团队的宗旨和目标谈了三点意见:一是团队建设目标和定位要与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紧扣“高地(学术研究)”和“基地(服务社会)”两个关键词;二是团队建设的方向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特色、确保可持续性为原则,从国家和广西发展战略出发抓准问题,特别是现实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三是研究队伍要确保精干、稳定和可持续性,尤其要注重培育团队的新生力量。

随后,团队首席专家刘道超教授作了主题发言,他从广西作为我国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出发,指出广西客家传统文化与习俗保存比较完整,资源丰富,并且具有闽、粤、赣客家祖地明显不同的独特性,极具研究价值,组建广西客家文化研究团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价值:一是加快广西客家文化研究的进程,在总体上推进国际客家学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广西客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三是有利于我校培育特色人才队伍,占领广西人文研究的制高点;四是成为广西客家研究的领头羊;五是为广西尤其是客家聚居地区经济、社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实现学术研究为地方服务的目标。他还从团队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具体建设规划,以及团队建设任务分工、建设进度和建设成果等五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与阐释。

接着,与会专家、学者紧扣沙龙主题,各抒己见,会议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如在科学研究方面,有专家提出在广西客家源流、经济、语言、民族关系等方面均大有文章可做;要加强调查,只有掌握大量材料,才能做足文章,如广西客家族谱、家谱方面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要研究当今的热点问题,如广西客家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要以全球化视野来研究广西客家。

在社会服务方面,有专家提出必须与地方联手开展客家研究;要注重提炼客家文化元素,使之融入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之中,促进客籍企业的发展,达到为社会服务的效果。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广西客家研究目前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应充分利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文科中心两个平台,联合区内高等院校学者,加强与海外研究者的联系,不仅要吸纳客家籍学者,还要吸纳非客籍学者来充实研究队伍;同时,还要注重通过团队建设极力培养和扶持年轻的学术力量。

参与本次沙龙的学者虽研究领域各不相同,但是议题集中,学者们新见迭出,不同的观点在热烈的讨论中碰撞和交流,为客家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将有力地推动“客家文化研究团队”建设和广西客家研究的发展。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供稿)

 

刘道超教授主持学术沙龙

学术沙龙现场

学术沙龙